时间:2021-10-28 浏览次数:909次
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1],其病情进展快,病死率约占20%~25%[2],是引起危重患者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文献报道的脓毒症生物标志物大约有200多种[3]。其中肝素结合蛋白(HBP)是一种急性期时相反应蛋白,直接参与炎症的维持和发展[4],其水平升高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相关[5]。
降钙素原(PCT)是降钙素(CT)的前体蛋白,是严重细菌感染早期诊断与治疗监测指标,已被广泛用于脓毒症的诊断[6,7],其水平的升高也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相关[8]。
白细胞计数(WBC)作为常规实验室指标之一,有研究报道其对脓毒症感染的严重程度也
有一定的指导意义[9]。本研究通过检测重症监护室(ICU)脓毒症患者入院时、入院
24h、入院48h、入院72h的血液中HBP、PCT及WBC水平,探讨它们在不同时 间点的浓度水平对诊断脓毒症的临床价值。
脓毒症是急危重患者对感染、创/烧伤、休克等反应失调引起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并发症[10]。目前,脓毒症仍是急诊科和ICU 的常见病种之一,也是急危重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11]。APACHEⅡ评分是目前评价急危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公认评 分 系 统[12]。脓 毒症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存在多种炎症因子共同参与, HBP和 PCT 都属于急性期时相反应蛋白,因此,早期监测 HBP和 PCT 对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具有重大意义。 HBP是一种致炎因子,唯一存在于中性粒细胞颗粒中的可分泌蛋白[13]。当机体发生感染时,中性粒细胞活化聚集到感染部位是炎症反应的重要起始步骤,活化后的中性 粒 细 胞 释 放 HBP,从而 导 致 血 中 HBP水平升高。HBP可增加血管通透性,诱发血管渗漏以及组织损伤[14],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可参与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PCT 是一种在炎性细胞因子或细菌毒素刺激下产生的糖蛋白。在严重创伤、脓毒症、感染等情况下,机体可释放PCT等多种细胞因子,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且PCT较其他细胞因子产生更早[15]。目前临床普遍接受PCT作为脓毒症的诊断指标,但是单一使用PCT鉴别脓毒症和非感染性SIRS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16],必须综合临床其他指标使用。
WBC作为常规实验室指标,可为临床诊断感染提供依据,但是个体差异大,容易受情绪、运动、气候和其他外界环境等影响。WBC正常范围数值较宽,有些感染患者早期WBC变化并不明显[9],对临床医生提供准备的预测价值有限。
本研究中,脓毒症患者入院时、入院24h、入院48h、入院72h血浆HBP、血清 PCT和全血WBC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各时刻点组HBP、PCT 和 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治疗后 HBP、PCT和WBC均呈下降趋势,且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提示ICU的脓毒症患者感染控制有效,但是可能合并一些不良因素,如多器官功能衰竭、休克等。本研究通过各时刻点的ROC曲线分析显示,在脓毒症患者入院时、入院24h、入院48h、入院72h,HBP的诊断效能相对于PCT 和 WBC均更好,cut-off值分别为39.27ng/mL、35.43ng/mL、33.39ng/mL、29.37ng/mL时,对诊断脓毒症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同时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也高于其他炎症指标,说明 HBP相对于PCT和 WBC在感染早期升高更快,这与洪开听 等[17]报道小儿脓毒症时HBP较PCT 能更早地出现变化相一致。可见,HBP用于预测脓毒症较传统炎症指标PCT和WBC更有优势,HBP从脓毒症早期至少前72h就存在较佳的诊断效能及较宽的窗口期,对脓毒症的发生具有早期提示作用。这与国外研究报道 HBP可用于72h内早期诊断脓毒症相一致[18]。
有研究认为,脓毒症时机体存在感染灶,中性粒细胞第一时间移行至炎症部位,释放HBP等杀菌物质[19];当脓毒症病情越重,炎症反应越明显时,移行的中性粒细胞数量越多,释放的HBP越多,而 HBP能通过影响血管的通透性对单核巨噬细胞等产生趋化效应[20],进而导致中性粒细胞聚集,产生级联放大效应,从而形成“炎性因子风暴效应”。这与本研究中血HBP水平与外周血WBC存在线性相关结果相一致。此外,本研究还发现HBP 水 平 与 PCT 水平呈正相关,PCT水平与WBC水平呈正相关,提示联合检测HBP、PCT 和 WBC水平可辅助判断脓毒症患者病情变化。
急危重患者HBP水平升高可用于预测脓毒症的发生,再结合PCT、WBC等其他实验室指标综合考虑,对于早期监测和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由于本研究纳入病例数较少,HBP、PCT、WBC与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有待扩大样本在后续工作中进一步研究。
脓毒症是急危重患者对感染、创/烧伤、休克等反应失调引起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并发症[10]。目前,脓毒症仍是急诊科和ICU 的常见病种之一,也是急危重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11]。APACHEⅡ评分是目前评价急危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公认评 分 系 统[12]。脓 毒症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存在多种炎症因子共同参与, HBP和 PCT 都属于急性期时相反应蛋白,因此,早期监测 HBP和 PCT 对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具有重大意义。 HBP是一种致炎因子,唯一存在于中性粒细胞颗粒中的可分泌蛋白[13]。当机体发生感染时,中性粒细胞活化聚集到感染部位是炎症反应的重要起始步骤,活化后的中性 粒 细 胞 释 放 HBP,从而 导 致 血 中 HBP水平升高。HBP可增加血管通透性,诱发血管渗漏以及组织损伤[14],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可参与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PCT 是一种在炎性细胞因子或细菌毒素刺激下产生的糖蛋白。在严重创伤、脓毒症、感染等情况下,机体可释放PCT等多种细胞因子,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且PCT较其他细胞因子产生更早[15]。目前临床普遍接受PCT作为脓毒症的诊断指标,但是单一使用PCT鉴别脓毒症和非感染性SIRS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16],必须综合临床其他指标使用。
WBC作为常规实验室指标,可为临床诊断感染提供依据,但是个体差异大,容易受情绪、运动、气候和其他外界环境等影响。WBC正常范围数值较宽,有些感染患者早期WBC变化并不明显[9],对临床医生提供准备的预测价值有限。
本研究中,脓毒症患者入院时、入院24h、入院48h、入院72h血浆HBP、血清 PCT和全血WBC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各时刻点组HBP、PCT 和 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治疗后 HBP、PCT和WBC均呈下降趋势,且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提示ICU的脓毒症患者感染控制有效,但是可能合并一些不良因素,如多器官功能衰竭、休克等。本研究通过各时刻点的ROC曲线分析显示,在脓毒症患者入院时、入院24h、入院48h、入院72h,HBP的诊断效能相对于PCT 和 WBC均更好,cut-off值分别为39.27ng/mL、35.43ng/mL、33.39ng/mL、29.37ng/mL时,对诊断脓毒症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同时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也高于其他炎症指标,说明 HBP相对于PCT和 WBC在感染早期升高更快,这与洪开听 等[17]报道小儿脓毒症时HBP较PCT 能更早地出现变化相一致。可见,HBP用于预测脓毒症较传统炎症指标PCT和WBC更有优势,HBP从脓毒症早期至少前72h就存在较佳的诊断效能及较宽的窗口期,对脓毒症的发生具有早期提示作用。这与国外研究报道 HBP可用于72h内早期诊断脓毒症相一致[18]。
有研究认为,脓毒症时机体存在感染灶,中性粒细胞第一时间移行至炎症部位,释放HBP等杀菌物质[19];当脓毒症病情越重,炎症反应越明显时,移行的中性粒细胞数量越多,释放的HBP越多,而 HBP能通过影响血管的通透性对单核巨噬细胞等产生趋化效应[20],进而导致中性粒细胞聚集,产生级联放大效应,从而形成“炎性因子风暴效应”。这与本研究中血HBP水平与外周血WBC存在线性相关结果相一致。此外,本研究还发现HBP 水 平 与 PCT 水平呈正相关,PCT水平与WBC水平呈正相关,提示联合检测HBP、PCT 和 WBC水平可辅助判断脓毒症患者病情变化。
急危重患者HBP水平升高可用于预测脓毒症的发生,再结合PCT、WBC等其他实验室指标综合考虑,对于早期监测和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由于本研究纳入病例数较少,HBP、PCT、WBC与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有待扩大样本在后续工作中进一步研究。